发钱啦

正在上班,收到短信:

image

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这么少?这么幸苦地整理货架、服务顾客、上货补货、卫生间里偷偷休息(……),换来的只有七百多元。但这确实是这我四个周累计工时的工资。按照每小时11元的工资标准计算的话,这四个周我共上了67个小时的班。

之后我开始盘算,该怎么用这笔钱。

去年“五·一”劳动节,央视新闻频道做了个“劳动最光荣”专题,其中一部分是“你的第一笔工资是怎么花的”,采访对象从60后到90后。基本所有接受采访的60后和70后把人生第一笔工资交给了父母,而大部分8090后对这笔钱的处理方式更加多元化:有的给自己买了礼物犒劳自己,有的给爸妈买了按摩仪或保健品,有的存进了自己的储蓄账户……我记得我妈就提醒我,第一笔打工的钱要交给家里。我也是这么认同的,毕竟这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一笔钱。你想想,你爹妈除了给你生命,还要赚钱供你上学供你吃喝,虽然他们不求回报,但这也是一份恩情,你将劳动换来的第一笔钱交给他们,证明你没忘这恩。

我打电话给家里。“我发工资了!”我给我妈说。

“发了多少?”妈话里带笑。

“737块钱。”

“啊?”她拖了很长音以表不满,“这也太过分了!”她瞧我干得这么累,却拿“这么些”钱。我把这种“干着感觉很累实际拿钱不如预期”的心理落差真相解释给她听,把工时给她计算了一遍,这个过程之后,我和她都释怀了。她挺开心的,觉得我又成长了,和更多的人沟通、打了交道。

“钱留着给自己买衣服吧。”她说。

这让我有些不好意思。“啊?不是说第一笔工资要给家里的吗?”我开始佯装客气。

“行了行了,等你正式工作再说吧。”

““正式”工作?搞的我现在打的是黑工一样~”玩笑中,我决定这笔钱拿来买增肌粉,因为上一桶蛋白粉喝完了。

Continue Reading

英文名变更史

英文名早就不是洋气的象征了,现在谁都有英文名,多数只为称呼方便。非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给自己起英文名,要么随意,字典里或者好莱坞电影演职员表里随便摘一个;要么考究,为追求名中蕴含深意去翻阅书籍追根溯源,或者找个跟自己真实名字拼写或发音相仿的名字。有的人,一个Sam、Amy就一辈子,反正是个称呼;有的人,自编自造,中西结合,让别人读起来拗口,记起来困难。从我拥有自己的第一个英文名以来到现在,我已经给自己换过不下五个英文名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英文名叫着叫着,就越来越不满意。从一个人的英文名变更史里,也许能看出些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变化吧(真的有吗……)。我的英文名更换历程,总结起来也可以是由简到繁,再由繁——预备到简的趋势吧……

Rob

Rob是我的第一个英文名,是小学四年级在EF上课外教给我起的。那外教是个女的,一起上课的十来个都是没英文名的小学生,她就抱着写满中文名的花名册,点完一个人的名后顺带随口就起了一个英文名。我就分到了Rob,当时觉得这个名字怎么这么言简意赅,既没有人家Kevin听起来帅气,也没有人家Elizabeth听起来拗口——Rob听上去像个国外舅舅伯伯叔叔的名字,你瞧,Rob叔叔,Rob舅舅,多上口啊,憨憨的不会干坏事的样子。那段时间申请邮箱,给自己起的用户名也是super rob,强大的罗伯。后来查字典,发现rob作动词的定义是“劫掠、抢劫,盗窃”,心中便开始暗暗排斥这个名字。super rob,就变成了超级大盗。

Eric

Eric这个名字是我初中时候给自己起的。决心给自己换英文名真是一件随意但不正式的事情啊,想换就换,反正身份证户口本上又不登。现在想不起来具体为什么给自己起这个名字了,好像是当时喜欢的一个明星的英文名是Eric,刚好里面有个er,同“耳”字拼音,就觉得低调奢华有内涵。

Chalker

后来发现Eric这个名字大众的要死,街上随便拖出来个人都叫Eric,如今发廊里理发或洗头小哥都可以叫Eric。偶然发现Chalker,是个模特的名字。我一读,发音还真和我中文名很像!二话不说就换了,这个名字便没有意义,只是chalk有粉笔的意思。也就是高中的事情。

Zenger

Zenger这个名字寿命最短!Chalker这个名字太卡通,听起来像个塑料人,就不喜欢了。受Chalker影响,之后总想给自己起一个读音同中文名相似的名字,所以我就开始瞎编。Zenger,g不发音。

Zoy

Zoy是我现在的名字啦!高三那段时间给自己起的,决定走简约风,但还想有中文名里的元素,而且要特立独行,Zoy就应运而生了。在韦博上课,外教问我谁给我起的名字,我答“I made it up”,还觉得自己蛮屌的。大学里我也一直在用这么名字,也有一位外教说我的名字是法语名。但是最近我有点不是很喜欢这个名字了,因为Zoy发音同似女名Zoe和Zooey。

所以啊,现在我想换一个名字了,一个真的真的能永久用下去的英文名,一个真的真的不会在某一天突然感到厌烦的英文名。我不再追求什么有中文元素了,非得加个Z进去,也不再追求特例独行了,生编硬造。你说像David、Simon、Jake这样的简约风也蛮好的。我会不会返璞归真,又给自己取回Rob呢?

image

Continue Reading

刘恺威

刘恺威是室友给我起的新外号

前段时间迪卡侬兼职EVE培训

四姑娘 俩汉子 也就是我和锋哥

四姑娘里有位长的奇像杨幂

我问她

有人说过你长得像杨幂吗

她红着脸说

经常有人把她认错

这样的互动被娱记锋哥看在眼里

培训气氛轻松愉悦

结束后 我犹豫 我徘徊 还是找了她:

我能跟你合张影吗?

Continue Reading

毕业前我和别人矫情的点不一样

上上周我共上了将近40个小时的班!而上周我只有7.5小时的班!从前累到死想编谎请假,如今反复看班表确定是不是排错班,这样的变化只能说明,我快要毕业啦!

论文已经快要定稿,只差格式需要调整。答辩时间是六月四日,答辩完就算解放了。

“解放”?我是想说,大学生涯就算结束了,我们的学生时代也要划上句号了。反复斟酌,“解放”这词儿还是用得不妥,搞的大学成了个炼狱,终于要拜托了它似的。事实上,我的大学生活过得蛮开心、充实的,毕业固然伤感,但到了快要毕业的时刻,伤感劲儿反而淡了,几乎尝不出味儿了。

因为啊,我一直根深蒂固地认为,在大四这年顺利考上研究生才算毕业,手里能拿着毕业证和录取通知书,那该多美好啊,踏出本科校园,过个无忧无虑的暑假,然后去研究生大学报到,学生生涯又延长了两年。如果那样,这会儿的我可能会更觉得伤感些,有更多的心思回忆大学四年点滴。而现在,我在为九月份回学校考研二战住哪里发愁,我连个和我一起二战的室友都没找到。是啊,毕业了,我还要回到这里,继续学习,这让“离别的伤感”从何而来?老杨说,我就算九月份回了学校,周围的事物没变,可身边的人已经不再,我的同学,我的老室友。这么想想,嗯,确实蛮伤感的。

 

Continue Reading

儿子节

健完身在回学校的公交车上。老妈先前打来俩电话我都漏接,回拨了过去。

“节日快乐!”她欢快地说。

我纳闷。“节?今天啥节?”五·四青年节已经过了十天,离我早就不过了的“六·一”儿童节也还有半个月呢。

“今天是儿子节呀!”

我噗哧一下笑了出来。“什么节?儿子节?这是谁造的节呀?”我突然想到,今早大舅在家里的微信群里发了一些关于儿子女儿的网络金玉良言,顿时反应过来,原来这“儿子节”是流传于爸妈这个年纪的人的朋友圈的啊,怪不得我没有听说。“前面有个母亲节,现在有个儿子节。”我妈说。我心想之后还有个父亲节,这一家子可都有节日过了。

我扒在前面的椅背上,既觉得好笑,更觉得莫名其妙地幸福。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