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

真的不知道是谁最先发明了“内耗”这个词儿,我觉得巨贴切:自我损耗,内在损耗。听上去像是一个停在路边的汽车,发动机一直在哄隆隆作响,但车纹丝未动。

我得先承认我是一个内耗严重的人。我把这个词儿对应在我自己身上的症状就是想太多,说难听点就是戏多。我对自己认知还挺透彻吧,但就是没办法摆脱内耗。

我的内耗症状很典型,比如:别人无心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反应,自己会思考很久,思考ta为什么这样做,是不是自己的问题;比如晚上睡前熄了灯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会想很多事情,大部分是痛苦的、烦恼的事情,越想越生气,越想越焦虑,直到突然想到一件轻松的事情,才能脱离出来,然后睡去。

所以,内耗会影响我行动的效率(比如社交、做决断)。

其实在职场上,这一点让我比较苦恼。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我一直觉得内耗让我成为了不那么“刚”的人。我想成为比较“刚”的人,直来直去,鲜少在意别人的看法。这样的人更容易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更容易成功。

感情里,和内耗的我相处,感觉喜忧参半,好坏刚好抵消。对方如果不是一个内耗的人,ta会非常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对我造成内耗,这可能会让ta比较累;但反过来说,自己的高敏人格会过分在意对方是否舒服,不会做太多自我的事情,反而对方会比较容易获得情绪价值。

我在抖音上看到一个情感类博主,她说那些敏感的人,实际上是“超人类”,他们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能感受普通人感受不到的情感波动。看到这位博主在手机屏幕里对着我说这些,感觉像是《X战警》里的桥段,在现实世界里的普通人突然发现自己是拥有特异功能的变异人。我退出抖音,坐在床上打量自己——好像是那么回事儿。

《花儿与少年5》里面,王安宇和迪丽热巴就是典型的内耗型人格,我看他们就像在看我自己,真的是能跟他们狠狠共情。我从他们身上发现人都是多面的,内耗只是其中一面,它可以和自己的其他特质相辅相成、相互成就,自己的优点能被无限放大。

所以,我也接纳了自己的内耗。

所以,就不要再内耗于内耗这件事了。

Continue Reading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Behind Fridge 瞬息全冰箱宇宙

小时候不爱吃早饭。每天我爸都会做早饭,我必须把我的那份吃完,才可以去上学。煮鸡蛋、煎鸡蛋,肉包子、 糖包子,热牛奶、白米粥……这些在今天的我看来营养美味的早餐,在上小学的我来说就是灾难,因为早起食欲不佳,实在难以下咽。有一次我实在无法吃下去,想到一个损招:趁爸妈洗漱时不注意,把我的那份扔到冰箱后面。

当时家里的冰箱在厨房的角落,就在餐桌我座的背后。扔在冰箱后面正合适,因为扔垃圾桶他们肯定会发现的,冰箱后面多完美,谁每天会查看冰箱后面啊。

扔早饭会上瘾,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我自己都记不得我扔了多少早饭在冰箱后面,煮鸡蛋、煎鸡蛋,肉包子、 糖包子,热牛奶、白米粥……当然除了热牛奶和白米粥。我扔的早饭喂饱了蟑螂。怪不得当时家里冒出来蟑螂。

不用吃太多早饭的快感彻底麻痹了我,我从没有想着处理掉那些早已发霉的食物。当时的我一定觉得,冰箱后面是一个天坑,完美的满足了我的欲望。直到有一天,我妈打扫卫生,挪开冰箱,她惊呆了。我记得她和我爸并没有臭骂我。换我要是父母,我也不会臭骂,因为我会无语,哭笑不得。被发现的那个周末,这个故事被我妈当作话题讲给了亲戚。

上个月表妹来上海,在我家住了两天,这个话题被我重新提起。没想到,她也干过这样的事。

是不是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神奇的冰箱,或者一个神奇的天坑,就在家里的某个角落,用来装填畏惧?

S.H.E 冰箱
Continue Reading

返璞归真

今天晚上看到一个电视剧的片段,讲到单亲妈妈,我突然想到今天的一条新闻,说四川开放未婚先育。我心想,这是为了提高生育率,啥招都能使啊。这结了婚的父母都能离婚,这有孩没结婚的伴侣不是更容易分开吗,这单亲家庭的比例未来会更高吧。

乍一看,各地层出不穷的刺激生育的政策,有点返璞归真的意思:要啥婚姻?要啥家庭?只要繁衍!生,生就对了!

是不是人类社会的很多事情都要这样周而复始一番啊,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再到复杂。从0到1,到0,不爽了再到1,觉得不对劲了再到0。

我就特别怀念2010年的微信APP。那会儿我高中刚毕业,买了一台诺基亚E63,那会儿微信还是beta版,啥功能也没有,连飞信都比不上,淡蓝色的背景,只能聊天,像是网络短信。但那会儿的功能纯粹啊,就是聊天,哪怕一个标点都显得正式、显得有意义。

爸妈时常给我打电话,询问我一些电脑、手机APP的使用方法,比如淘宝、京东。我妈已经会淘宝了,但是淘宝的很多功能,她都不能使用,复杂的界面让她难以下手,生怕点错什么——换句话说,太多功能,她用不上,连我都用不上,但这些功能像土豪似的一股脑全摆在面儿上,使用更复杂了,界面更凌乱了,玩法花样倒是多了。打开一个APP,光弹窗就3个,火一下就上来了。

很多没名堂的、层峦叠嶂的、虚头虚脑的功能,是部分部门为了完成OKR业绩生加上去的,是不接地气的,是不以用户为中心的,是自私的,更是让自家产品走向深渊的。一家搞了个二逼新功能,竞品紧随其后,你搞我也搞,我还要比你搞的更复杂,更画蛇添足。这股风气,在国内的互联网非常盛行。纵观西方互联网产品,相对更纯粹。

怎么办呢?等呗,等到有一天,他们醒悟过来了,突然吹起一阵返璞归真的潮流,APP们开始变得简单,更易用,更友好。或许那天吹起的是一阵龙卷风:行业的没落。

2023年1月15日 摄于乌鲁木齐·新疆美术馆·参观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
Continue Reading

兔年开始

每次回乌鲁木齐,大便都特别通畅自如,就算吃的辣、吃的杂,都能按时按点坐上马桶,一气呵成。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且“水土很服”,“原汤化原食”啊?

回到家很舒服。有妈妈做的可口饭菜,还有爸爸的唠叨。有吃不完的肉和水果,还有熟悉的气候。最重要的是过年。过年的温馨感,一年一度,无法比拟。

每次回家,我都像是纠察大队的队长,对爸妈的生活方式进行挑错教育。比如,旧的东西要赶紧扔掉,妈妈舍不得扔掉的且多年不用的东西,我都劝她扔掉。比如,睡前躺在床上不能拼命玩手机,影响睡眠也影响眼睛健康,所以我删掉了我妈手机上的开心消消乐,去年还把她的抖音设置了使用一小时时限。为此我还买了两个小米网络摄像头,一个安装在卧室,用以监督她按时睡觉,另一个安装在客厅,用以和他们对话,看他们在干什么。我可以随时随地远程通过摄像头看他们。比如,我帮爸爸开设了公众号,帮他发布他写的东西和绘画作品。

今年的年味明显足了一些。大年三十和初一,家里团聚,气氛很好。烟花爆竹依然开放售卖,放炮的人明显比前几年多了,但和疫情前相比还是少。街上的人多了,慢慢恢复了往日的朝气景象。还有电影市场,也打的不可开交。舆论媒体都在关注今年春节档,尤其是票房成绩。我看到有人说大家异常关注的原因,和疫情后社会经济恢复的期待有关。

我和爸妈在《满江红》、《流浪地球2》和《交换人生》之间选择先看哪部。最后还是在大年初三去看了《满江红》,原因是片子是张艺谋导的,而且三人都能看,《球2》大科幻我妈不感兴趣怕她睡着,《交换人生》合家欢喜剧在《满》这种大片来说没有竞争力。电影看完,爸妈评价都不错,层叠交错的悬念确实过瘾。看完电影吃了粤菜后,去水塔山公园补拍了一年一度的长椅照片。

人们都在期待兔年,有一种被压抑很久而突然释放的乐观、冲劲儿与期许,或大或小但不是很确切的期许。关于过去三年的种种,很快没有了踪迹,或许是人们不愿再提起,或许是刻意想擦去这些痕迹。每到年关,人们都在说“希望下一年能对自己好一些”,结果发现下一年也不咋地,但每次还都会抱着侥幸心理依旧期待。但这一次是真的不一样了,变了,那些条条框框都没了。那就都继续向前看吧,那些过去三年没来得及做的事情,希望都尽快补上,都一切向好。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