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Behind Fridge 瞬息全冰箱宇宙

小时候不爱吃早饭。每天我爸都会做早饭,我必须把我的那份吃完,才可以去上学。煮鸡蛋、煎鸡蛋,肉包子、 糖包子,热牛奶、白米粥……这些在今天的我看来营养美味的早餐,在上小学的我来说就是灾难,因为早起食欲不佳,实在难以下咽。有一次我实在无法吃下去,想到一个损招:趁爸妈洗漱时不注意,把我的那份扔到冰箱后面。

当时家里的冰箱在厨房的角落,就在餐桌我座的背后。扔在冰箱后面正合适,因为扔垃圾桶他们肯定会发现的,冰箱后面多完美,谁每天会查看冰箱后面啊。

扔早饭会上瘾,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我自己都记不得我扔了多少早饭在冰箱后面,煮鸡蛋、煎鸡蛋,肉包子、 糖包子,热牛奶、白米粥……当然除了热牛奶和白米粥。我扔的早饭喂饱了蟑螂。怪不得当时家里冒出来蟑螂。

不用吃太多早饭的快感彻底麻痹了我,我从没有想着处理掉那些早已发霉的食物。当时的我一定觉得,冰箱后面是一个天坑,完美的满足了我的欲望。直到有一天,我妈打扫卫生,挪开冰箱,她惊呆了。我记得她和我爸并没有臭骂我。换我要是父母,我也不会臭骂,因为我会无语,哭笑不得。被发现的那个周末,这个故事被我妈当作话题讲给了亲戚。

上个月表妹来上海,在我家住了两天,这个话题被我重新提起。没想到,她也干过这样的事。

是不是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神奇的冰箱,或者一个神奇的天坑,就在家里的某个角落,用来装填畏惧?

S.H.E 冰箱
Continue Reading

返璞归真

今天晚上看到一个电视剧的片段,讲到单亲妈妈,我突然想到今天的一条新闻,说四川开放未婚先育。我心想,这是为了提高生育率,啥招都能使啊。这结了婚的父母都能离婚,这有孩没结婚的伴侣不是更容易分开吗,这单亲家庭的比例未来会更高吧。

乍一看,各地层出不穷的刺激生育的政策,有点返璞归真的意思:要啥婚姻?要啥家庭?只要繁衍!生,生就对了!

是不是人类社会的很多事情都要这样周而复始一番啊,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再到复杂。从0到1,到0,不爽了再到1,觉得不对劲了再到0。

我就特别怀念2010年的微信APP。那会儿我高中刚毕业,买了一台诺基亚E63,那会儿微信还是beta版,啥功能也没有,连飞信都比不上,淡蓝色的背景,只能聊天,像是网络短信。但那会儿的功能纯粹啊,就是聊天,哪怕一个标点都显得正式、显得有意义。

爸妈时常给我打电话,询问我一些电脑、手机APP的使用方法,比如淘宝、京东。我妈已经会淘宝了,但是淘宝的很多功能,她都不能使用,复杂的界面让她难以下手,生怕点错什么——换句话说,太多功能,她用不上,连我都用不上,但这些功能像土豪似的一股脑全摆在面儿上,使用更复杂了,界面更凌乱了,玩法花样倒是多了。打开一个APP,光弹窗就3个,火一下就上来了。

很多没名堂的、层峦叠嶂的、虚头虚脑的功能,是部分部门为了完成OKR业绩生加上去的,是不接地气的,是不以用户为中心的,是自私的,更是让自家产品走向深渊的。一家搞了个二逼新功能,竞品紧随其后,你搞我也搞,我还要比你搞的更复杂,更画蛇添足。这股风气,在国内的互联网非常盛行。纵观西方互联网产品,相对更纯粹。

怎么办呢?等呗,等到有一天,他们醒悟过来了,突然吹起一阵返璞归真的潮流,APP们开始变得简单,更易用,更友好。或许那天吹起的是一阵龙卷风:行业的没落。

2023年1月15日 摄于乌鲁木齐·新疆美术馆·参观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
Continue Reading

兔年开始

每次回乌鲁木齐,大便都特别通畅自如,就算吃的辣、吃的杂,都能按时按点坐上马桶,一气呵成。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且“水土很服”,“原汤化原食”啊?

回到家很舒服。有妈妈做的可口饭菜,还有爸爸的唠叨。有吃不完的肉和水果,还有熟悉的气候。最重要的是过年。过年的温馨感,一年一度,无法比拟。

每次回家,我都像是纠察大队的队长,对爸妈的生活方式进行挑错教育。比如,旧的东西要赶紧扔掉,妈妈舍不得扔掉的且多年不用的东西,我都劝她扔掉。比如,睡前躺在床上不能拼命玩手机,影响睡眠也影响眼睛健康,所以我删掉了我妈手机上的开心消消乐,去年还把她的抖音设置了使用一小时时限。为此我还买了两个小米网络摄像头,一个安装在卧室,用以监督她按时睡觉,另一个安装在客厅,用以和他们对话,看他们在干什么。我可以随时随地远程通过摄像头看他们。比如,我帮爸爸开设了公众号,帮他发布他写的东西和绘画作品。

今年的年味明显足了一些。大年三十和初一,家里团聚,气氛很好。烟花爆竹依然开放售卖,放炮的人明显比前几年多了,但和疫情前相比还是少。街上的人多了,慢慢恢复了往日的朝气景象。还有电影市场,也打的不可开交。舆论媒体都在关注今年春节档,尤其是票房成绩。我看到有人说大家异常关注的原因,和疫情后社会经济恢复的期待有关。

我和爸妈在《满江红》、《流浪地球2》和《交换人生》之间选择先看哪部。最后还是在大年初三去看了《满江红》,原因是片子是张艺谋导的,而且三人都能看,《球2》大科幻我妈不感兴趣怕她睡着,《交换人生》合家欢喜剧在《满》这种大片来说没有竞争力。电影看完,爸妈评价都不错,层叠交错的悬念确实过瘾。看完电影吃了粤菜后,去水塔山公园补拍了一年一度的长椅照片。

人们都在期待兔年,有一种被压抑很久而突然释放的乐观、冲劲儿与期许,或大或小但不是很确切的期许。关于过去三年的种种,很快没有了踪迹,或许是人们不愿再提起,或许是刻意想擦去这些痕迹。每到年关,人们都在说“希望下一年能对自己好一些”,结果发现下一年也不咋地,但每次还都会抱着侥幸心理依旧期待。但这一次是真的不一样了,变了,那些条条框框都没了。那就都继续向前看吧,那些过去三年没来得及做的事情,希望都尽快补上,都一切向好。

Continue Reading

五一假期去广东旅行,在汕头的一家餐厅我问店员要醋,店员问我要白醋还是红醋,我顿住了3秒,“白醋吧。”

其实我并不知道白醋和红醋到底有什么区别,在我眼里,只要酸就行。我对食物没有什么特别的研究,甚至品味有点糙。新冠疫情爆发那会儿,我的厨艺大爆发,我在北京的出租屋里变着法子给自己做饭吃,就是在那段时间,我在妈妈的多次远程指导下终于搞清楚了黑醋和白醋、生抽和老抽、白胡椒粉和黑胡椒粉的区别和用法。

所以在我接过店员给的白醋时,我反应过来:白醋就是用来清洁水垢的。

在我眼里,世界上使用调味品最娴熟的人,是我的母亲。除了用来做得一手好菜,她还熟知调味品的生活小妙招。比如每次回老家,妈妈看到我呼吸机的水盒清洗不干净,她便开始出招,用白醋、苏打粉、洗洁精组合把水垢清洗的非常干净。

我想,这些调味品不光调剂了食物的味道,更是浓缩了生活的点滴。我们这个年纪的年轻人,热爱生活、拥抱生活的不多了。我们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生活里的宝贵经验印刻在脑子里,可以随手施展,遇到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而是变成了百度知道里的帖子、知乎里的回答,要一次次查阅、实验,才能变成自己的经验。父母那一辈可能就是在生活的琐碎中,真正学会了如何生活。我有这种耐心吗?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