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饭间隙

叫了份外卖,趁着送饭的电话来没来,打点字好了。前些日子我还跟小新说,“我在网上看到说大学生叫外卖的次数跟挂科科目数量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越待在宿舍不出来,成天叫外卖,期末挂科越多”。我这学期没叫过外卖,一是因为课多,二是因为食堂的饭好吃且便宜哈哈哈。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虽然只有三门,但是都是没办法“临时抱佛脚”的科目——因为都是翻译,只能靠平日的积累和练习。口译课考试是最让人紧张的。考试时间只有半个多小时,在口译教室里,老师在每个人电脑上同步放出考题,我们直接口译出来,我们的口译会被录下来,估计之后老师会听着录音来给我们打分。考题有句子和段落的视译,英译汉汉译英都有,还有数字的英汉互译,最变态的是一个长达五分钟的BBC新闻音频,里面包含7条新闻,我们听完两遍要用中文英文口述总结出来。总之考完之后我肚子饿的咕咕叫,口干舌燥眼晕,然后宿舍集体出去吃了个披萨自助,还带上了小新。

我订了22号的机票回家。这次我下定决心,坚决不带没用的东西回家,一切从简,即使衣物也各样只带一件(可能衬衫和内裤除外),争取一个小行李箱就能装下。

Continue Reading

我看《我是歌手4》首播

FullSizeRender 6 FullSizeRender 7

《我是歌手》第一季的首集是寒假在家看的,特喜欢陈明的《等你爱我》,名不见经传的黄绮珊一夜爆红;第二季的首集播出时我在宾馆,第二天考研,我在卫生间背政治,还是听到了电视里韩磊唱了无比恢宏的《等待》,名不见经传(或者说小众)的邓紫棋和她的《泡沫》一夜爆红;第三季的首播时我刚考完研(二战by the way),租住的地方又没电视,隔天就跑去学校的图书馆机房去看了,韩红还是那个率真到让人犯尴尬症的韩红,小众的陈洁仪一夜之间走进大众视线。

在我看来,每季的首集很重要,因为首发歌手的表现很可能会决定整季的基调。

我是坐在屏幕前等着《我歌4》开播的。之前找到首发歌手名单,最期待的是李玟,因为大气国际范儿,还期待徐佳莹,因为不认识。看完歌手的演唱,最喜欢的是徐佳莹。

自从第一季里红了黄绮珊,导演似乎在之后每季首发里都安排一个“之前名不见经传或是知名度不高但是实力超群歌赞人也好”的角色。所以,第二季就有了邓紫棋,第三季有了黄绮珊。很显然,第四季就是徐佳莹,而且从播出后大家在网络上的讨论中可以见得,节目组甄选首发歌手还是明智的。《寂寞沙洲》可真是好听。虽然听节目原声时会怀疑节目组修音,但是还是会说服自己“要相信美好的事物是真的存在的”。转念想,她第一期拿第一名,不见得是好事,这会让观众对她的期望变的很高,对以后的比赛不利。另外感觉,徐佳莹长的很乖巧,甚至憨憨的,即使红起来,也不会像邓紫棋那样容易招黑吧。

还有哇,我发现这季很少有听哭观众的镜头了。记得之前网上有人骂节目里那些哭的观众都是请来的演员。可我觉得,在现场听哭并不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在电视机前和在现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在电视机前听也会听出鸡皮疙瘩,何况在现场呢?

Continue Reading

复活的电脑和博客

FullSizeRender 5

本来是要坐在电脑前好好复习明天的考试,干脆还是打开博客打打字吧。

是啊,好久没更新了,我也成了之前自己不喜欢的那类“每篇开头都要说一遍‘呀!好久没更新了!’的博主”。这次我给自己找的理由是:电脑坏了。

十一月的某个周四,我背着电脑上课,在食堂吃完饭,回到教室,准备下午课程的演讲。不料,打开背包发现杯子漏水了——刚才吃饭喝完水忘记把杯盖盖紧,就直接放包里了。电脑也沾水了,我赶忙擦干,看着没有什么大碍,就打开继续完善ppt,结果只听清脆的一声“咔”,电脑关机了,此后再也没能打开。

我跑了好几趟授权第三方维修店,给我的答复是:花一万更换主板和屏幕。我不干。又跑了几趟王府井的Apple Store,给我的答复是:花一万四更换主板和屏幕。我呵呵,不干。绝望之余,小新给我出了主意:上淘宝看看。我上淘宝一搜,中关村有专业维修macbook的,而且信誉和质量有保证。刚巧小新从日本放假回来,前日他陪我去了一趟。

给力,花了两千出头,电脑修好了,数据都在。

既然数据都在,那就让我们好好复习期末考试吧。研究生的期末考试真是轻松,就三门(好多课都在期中考了),明天一门中国语言文化与翻译,后天一门口译,就放假了!

Processed with VSCOcam with q5 preset
Processed with VSCOcam with q5 preset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