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灰姑娘

早就已经看过《私人定制》的老妈昨晚陪还没看过的我又看了一次。在之前听过很多人说网上对这部电影的影评很差,很多人就因此不去看了,也是觉得可笑。尽管自己不是那种全凭口碑决定一部电影值不值得去看的伪电影爱好者,但在今天的观影过程我仍无法摆脱“应该没他们说的那么差吧”或“切,肯定妹你们说的那么差”等杂念的影响,心里总有点自己要为每年拍摄贺岁片且我都要去看的冯导正名。但看完下来,还是觉得分篇幅的剧情略显凌乱,叫我回忆起来都得费点劲,而且传递的信息量略庞大,其中一些太现实的东西我已经无心消化——唯一走心的是宋丹丹,其实整部电影的前两段,也就是范伟和李诚孺的两段我都看得蛮心不在焉的,只想等宋丹丹出场。我觉得她,还有马青这个人,戳到了我的点。

电影里丹姐说,自个儿穷了一辈子了,没体验过有钱人的滋味儿。她是马青的救命恩人,因此马青为做报答帮丹姐做了一场有钱人梦,可梦终归是梦,梦醒后,丹姐卸下磨脚的高跟鞋,像是刚参加完晚宴的灰姑娘,魔法解除,精致华丽的马车变回了南瓜,车夫变回了老鼠,颤颤巍巍地走进住了一辈子的窄巷。看到这里鼻子一酸。

我觉得社会上最现实的东西就是“贫穷”二字了,刺眼敏感。你是富人,也要面对可能到来的贫穷以及相比之下贫穷的人;你是穷人,就像丹姐说的,“买个大葱还要捞俩大蒜呢”,包里总共六十几块几毛钱都记得清楚。关于富裕与贫穷,我更关注这两种生活状态下的人的心态。穷人不摆阔,我崇拜;富人不装穷,我敬佩。遇到前者,心中难免会生怜悯之情,会觉得心酸,这种心酸源自于为什么我的生活过得比他们好,因而想要帮助所有贫苦的人,但这样的帮助却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与此同时,我又觉得自己哪有资格怜悯别人,我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不见得过得比别人多好,因此陷入可笑的死循环。我知道这种怜悯来的可笑,因为我的家庭也不属于“富裕”范畴,哪有资格怜悯贫穷,但我的家庭起码物质和精神需求能够满足,也能够抵住生活上的大风大浪,卖葱可以不捞蒜,也可以不去追究六十几块几毛全部花在了哪里。不公的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是无法选择的,也就是说,他必须、注定得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走进地铁遭人白眼,进入商场格格不入,这就是不公平。在街上看到他们,我却是躲避他们的眼神,或者不自觉地低下头走,也希望他们不要认为有人会瞧不起他们而自卑。但对待富裕的人,我的态度却有所不同。我是爱面子的,又有些虚荣的,因此身边有家境富裕要啥有啥的朋友,心中难免妒忌。但有一点却是不假,那就是面对条件比自己好的人,我不摆阔,面对条件比自己好的人,我不显摆。

刚才和一年不见的朋友吃完晚饭,走过地下通道时,一位背着沉重双肩包的衣着褴褛的老太太从我们身边匆匆走过,李思诺看到后说凭什么天底下有那么多生活艰辛的人。我想,他们可能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是艰辛的吧。

你可能会喜欢我的其他文章

2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