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从早晨到下午,天一直阴沉沉的,到了傍晚,听见窗外一声雷,阵雨紧随而至。
到了饭点儿,雨停了,达达提议吃完饭出去逛逛,室友们也都同意,最后决定去邻居清华大学校园里转转。
雨后的北京可舒服了,雨后的清华更是让我感觉回到了青岛,更像是八大关,特别湿润,可能是因为植被多的缘故。由于是夜里去的,都没观赏到清华里的建筑。我们从东南门进入,乱逛了一圈,发现人家的校园实在太大,就找了个离我们最近的校门出去了。沿着五道口商业街,回到了北林。现在腿和脚底板酸痛,还是早睡休息。
IMG_1864 IMG_1866

IMG_1854
昨天和室友去了后海,拍了照。
Continue Reading

我的研究生第一堂课:交往与沟通

我的研究生第一堂课是交往与沟通,是人文学院的选修课,我和俩室友都选了。老师是李铁铮,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他,大V而且是红人,也是因为这个我选了他的课——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通过这门课来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技能。

第一堂课被李老师定义为“破冰课”,即让彼此有个了解。老师详细聊完自己的情况,并讲了一些沟通知识后,开始让我们做自我介绍。老师看了一下花名册,万万没想到,我是第一个被点起来的。
“知道为什么第一个叫你吗?”老师问。
“因为我的名字特别?”
没错,就是这个原因我被叫起来的。我站起来做了自我介绍,之后老师对我的介绍分几点做了点评,总的来说是不错的。这堂课总共有三十多个学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今天只有7名同学做了自我介绍。
下面是一些课堂笔记,选一些抄在这里。

从刚刚处生下来的自然的人,过渡到社会化的人,需要交流与沟通。人的社会化程度应该是和年龄成正比的。
为什么社会化程度有人高有人低?影响人社会化程度的两点:一是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如小孩子可以从影视剧中知道怎么恋爱;二是身边的人所传递的信息,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传播的类型】
自我传播 即人的心理活动
人际传播 人和人之间信息的沟通 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融洽
组织传播 如政治传播
大众传播 也就是新闻学

交往的最好方式是?
a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b 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 (因人而异)
c 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交往的方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传播的模式】
单向传播:如古代老先生讲课,老师讲学生听
双向传播:如当代课堂上老师会提问学生回答
互动传播:互动性强的电视节目倍受欢迎

我们不不知道天上哪块云会下雨,所以身边要准备雨伞;
我们不知道身边哪个人将来会怎样,所以要善待身边每一个人。

Continue Reading

教育周

报到后的第一周是“研究生教育周”,不算上课,但事儿也多。
第一天是开学典礼。开学典礼在学校室外运动场举行,所有学生席地而坐,流程和其他开学典礼大同小异。从典礼上我才得知咱学校的校训: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和其他学校的校训相比,特色鲜明,我喜欢。开学典礼后就是一些关于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教育讲座,就没啥好说的了。

IMG_1676.JPG

在外语学院的迎新大会上,我作为研究生新生代表上台讲话。稿子是我提前准备好的,上台讲话也让在座的老师和同学认识了我。至于讲的怎么样,反正是有些紧张。

IMG_1691.JPG IMG_1688.JPG IMG_1705.JPG教育周除了这些活动外就没什么事儿了。所以我们得空就出去转转,熟悉一下北京。院长也号召我们有空就出去溜溜,别毕业了连北京哪儿跟哪儿都不知道。我和室友去了奥林匹克公园,去了燕莎奥特莱斯(好远好累),打算周末再沿着长安街溜溜。

IMG_1718.JPG
今天早晨参观校博物馆,是教育周的最后一项活动。明后天休息,导师布置了一本书让我看,刚刚从院里资料室借出来,《语用学与翻译》,是全英文的。很久没看英文书籍,有点发怵……

IMG_1761.JPG

Continue Reading

愿事不与愿违

深夜的航班落地,我和母亲提着行李箱走出航站楼,来接机的母亲的同学开着车带我们去往他的住处。我按下窗户,用力吸了几口北京九月的晚风,比我想的要凉,要湿。

并没有出现我拉着行李箱走在航站楼长长的走廊同时心里默念“北京,我来了”那般略带鸡血的桥段。可能是因为旅途疲惫,在安顿好住处后,我躺下很快就睡着了。而接下来的好几天,我和母亲都是住在她同学的家里。她同学是个艺术家,也是个商人,自己开了艺术工作室,挣了不少钱,攒了些名声,因为和我爸妈关系要好,邀请母亲来他这里学习制作漆画。

在这几天里,我自己搭乘地铁,去灯市口大街帮小新送了留学材料,去学校安顿了行李,也和母亲逛了王府井。我也感受到了人多,人多,和人多。人多的地方会让我变得急躁,可能还是得需要我来适应帝都这紧凑的韵律吧。

在地铁站的人群中,我看着包围着我乌泱泱的后脑勺,竟怀疑起当时的选择:我真的要在这座城市里安定下来吗?但下一秒我就打消掉这顾虑了。这座城市的一切都是我选择的一部分,没什么好怀疑,更没必要怀疑。这座城市不缺我,而若我的生命中缺失这段经历,才应该后悔。就像小新说的,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回望走过的这辈子,不会后悔自己做过的事情,只会后悔自己没做的事情。

 

Continue Reading

第一次烫头

IMG_1047

刚刚二十三岁的时候,烫了个头,人生第一次。

烫头的建议是固定的理发师给出的。他说我的头发又黑又多又硬,而且好不容易留长了一些,可以尝试烫一下,我心想:why not?

昨天小新陪我去理发店,已经和理发师微信约好,他刚刚回家结完婚回来,整个人黑了一圈。我烫的是最基本的那款,只是烫个走向。程序比我想的要简单很多:洗头、卷头、涂抹药水、盖上保鲜膜、带上烫发器,十分钟左右,待头发冷却后再涂抹一层定型药水,待一段时间,洗掉药水,再由理发师修建一番,就大功告成了:

FullSizeRender

FullSizeRender 2

还算一次满意的尝试。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