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

无意间发现南边远处的群山后升起一团硕大的烟雾。

烟雾是灰褐色的,在正午太阳的照射下显得闪亮。形状饱满,像是挺立着的乳房,像是掺了点红糖制成的棉花糖。那团烟雾硕大无比,像要吞没那座山,然后借着大风呼啸而来将我也咽进去。云雾在蔚蓝色澄亮透明的天空下慢慢升腾,有些壮观,可怕的壮观。

这时我在楼道里踱步看书,在看上次借的那本书,还有不到5页就看完了。每踱步到窗前时我都会不自觉的抬头看看,看那烟雾变成了什么形状——外面风这么大,会不会把这团硕大的烟团吹破,就像扎破脚底的水泡那样——我要不要在烟雾消散前跑过去,爬到山的那一面,然后深吸一口气一头扎进烟雾里,就像我曾幻想着有一天我能一头扎进狂躁的龙卷风里,和铅笔、母鸡、冰箱、破房顶和一池湖水一齐旋转升腾,然后进入太空。

书看完了。当我迫不及待快步走到窗前,那团烟雾已经不再饱满,稀薄的有些破落,向四处散开来,像是被灰色的气体撑破的皮球——

它也没有朝我这边来。

Continue Reading

没有在说Starbucks

1、 说实话,我对星巴克的好感度有10分——满分100分。Don’t know why。 

2、 中午在健身房收到EMS快递的短信,说信件已经送到我的学校。邮政的信件一般会统一送至信件收发室,收发室工作人员会按照系部分类,每个系部会有专门的同学每天中午去领取,送至导员办公室或各系部的收发室(真的有必要介绍这么详细嘛……)。想想最近没有网购什么东西哦,也没有人说要给我发EMS的,所以我猜测——是3月底我刚刚升级的星巴克星享卡。他们会在我升到金星级时把卡片寄送过来。两点多去了导员办公室,没有找到我的邮件,老师叫我下午四点再来瞧瞧。四点多我来了,仍然没有。老师问我很急么,我说是跟我考研有关的东西所以蛮急的(嘘!),老师说我只能周一来拿了,我说我可以自己去收发室拿吗,她说不可以,必须专人领取。我头顶生出了一股不是很旺的怒火,觉得这些人有些办不成事,就有些不耐烦地说:那我就没办法只能等了是吧。老师无解的表情:是的只能这样了。
我说“好的”,然后推门,把怒火留在了房间,然后关上门走了。

3、 晚上一个人在自习室,拿着书竟然边踱步边用英语自说自话起来!其实是这样,突然兴起,想模拟招聘兼职工英文面试的场景。我就随机挑了挑了——星巴克公司……(好了啦不一定是咖啡,豆渣也行的)。因为是全英文面试啊,所以就用英文回答啦……。他们问我“你为什么选择星巴克呀?”我说“Well, there are 3 reasons I want to work for Starbucks. The first reason is blah blah blah……”越说越起劲,说到第三个原因,也就是我找这个兼职其实是为了“缓冲”,我就说今年考研失败啦想要再考一年而但我想从秋季开始准备而现在到秋季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我想先找个活儿干赚些钱付房租当生活费blah blah blah的,结果开始真的自说自话起来了!我开始和自己对话为什么要气馁——其实自己没有气馁——理性看待别人的成功与自己的关系——告诉自己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在我感到鼻子发酸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over-drama-queen了(身兼跑题queen)。 

4、 那我得重新对星巴克的好感度评分:100分——满分10000000000000000。

Continue Reading

学外语专业要注意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文章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英语与语言学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史宝辉老师,于2006年11月所作。

最近跟校党委书记吴斌教授聊天,说起外语专业毕业生的特点。吴书记是水土保持专业的博士,曾在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担任五年国际合作司司长,和不少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打过交道。他说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有一大优点,就是见多识广,做人大气,不斤斤计较。还有一大缺点,就是不会写东西,写个材料吧,总是条理不清,逻辑性差。吴书记说,出国办事的时候他在飞机上就把总结写完了,回来交差,一切OK。而很多外语专业的毕业生一周后拿出的总结还是不像样子。关于这个缺点,他问我是不是他的要求太高了,我说不是,外语专业的学生都这样,因为我们很少学习系统的东西,所以逻辑思维能力普遍比较差。

我给英语专业高年级上课,最近两年第一节课总是告诉同学们这样一句话:我们在高年级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大家的智商恢复到高考以前。全体同学哗然,不知何出此言。我说:我上大学时是因为智商差才选择的英语专业,我们的同学都差不多,基本上是只适合学外语,不善于学科学。现在则不一样,大家并不是因为只英语好才学这个专业,刚上大学时本来和其他专业的学生智商都差不多的,但别的专业(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学生这两年在学习各种成体系的专业课程,而我们在学习各种互不相干的课文,各课文之间没有任何逻辑上的联系,致使我们专业的学生思维混乱,逻辑性差,甚至连写个假条都找不出合适的理由。如果比赛写年终总结,我们专业的学生肯定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因此,大家到了高年级要注意主动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才能避免自己的劣势。

这一现象并非我一个人的发现,早在几年前北外刘润清教授主持的一项研究就表明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智商上低于其他许多专业的学生。这在当时引起了一场震动,有些人不理解,说刘教授你也是英语专业毕业,怎就说自己智商低呢?那不是把自己也贬低了么?

其实,这里没有贬低谁的意思,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有认识到这一事实,我们才能避免这一弱点,使我们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好的竞争能力。

外语专业一直被看作是一个没有专业的专业。外语专业的毕业生都是“万金油”,什么都要知道一点,什么都不必知道太多。这使我们“大气”,知识比较丰富,心胸比较开朗。但也正因如此,我们养成了思维零散、逻辑性差的毛病。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写作能力差,科研能力普遍不强,无不与上述问题有关,而这正是制约我们进步的关键所在。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缺点呢?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课文中作者论述的方法,真正领会作者对自己讨论的问题是怎样进行论证的。即使是阅读文学作品,也要注意情节发展的必然性,人物性格的形成,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及表达这一思想的方法等。即便有“出其不意”的情节,往往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发展和表达作者思想的方法都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另一方面要注意学习专业课程,比如语言学、经济学等等。专业课程都是系统工程,前后内容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学习技能课的时候,每个课文之间缺乏联系,第一课是生物问题,第二课是计算机问题,第三课又是经济问题,相互之间没有内容上的关联,导致思维不连贯,学完一课放弃一课。专业课程至少是一门课的内部在各章内容上都是有联系的,学到第六章的时候可能就要用到第二章内容,学到第七章又可能用到第六章的内容,使学科的逻辑性得以体现。

这就是为什么外语专业的学生会提出“语言学课到底在学什么”和“经济学课应该多讲些实例”这样的愚蠢问题,我们的学生喜欢听故事,不习惯听理论(因为他们建立不了理论上的关联),一个故事听完就完了,以后不必想起它和另一个故事的联系,而学理论必然涉及一个概念跟另一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然而,光听故事必然使智商退化到小学及以下。


原文链接:http://waiyu.bjfu.edu.cn/shibaohui/sbft/130014.htm

Continue Reading

不免萧瑟

特地定了早晨7点04分的闹铃(我定闹钟的规则好象总是这样,比如6点起床定6:02),因为佃阳、军岐、潘真要走了。

佃阳回临沂,军岐刚好这段日子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做,受佃阳邀请随他一起回临沂玩几天,大概一周后再回来;潘真同学也去,不过他之后暂不回青岛,直接去北京找父母,估计得等五月份论文答辩才能回来。如果这段时间不忙考研的事情,这会儿我已经坐在佃阳家吃糁了(糁,临沂小吃,念sa三声)。之前大家谈到宿舍毕业旅行的计划,我们都一致赞成毕业前去每个人的老家玩。我的五位室友都是山东本地人,青岛城阳、潍坊、淄川、临沂和德州。就数我最远,乌鲁木齐。因此大家决定,如果“家访”计划实施的话,我家要放在最后一站。

早晨竟下起了小雨,伴随大风,也是冷到不行,反倒有了入秋的感觉。起床的时候佃阳和军岐已经收拾好准备出发,我从床上坐起来要去送他们,佃阳说不用没必要,我说我刚好买早饭。

送他们上了902路公交车,我只身一人回到宿舍,带上电脑,来到自习室。看了会儿书,又看了昨天下载的美剧——今天我总结了一下自己哦:我只有在某种特殊的心理或生活状态下才会下载美剧或电影来看。上次看美剧是在去年五月份,也就是在刚刚开始备研的迷茫期,那会儿看的是《少年奶爸》、《情何以堪》顺便夹杂一点《QaF》和《美国好声音》……不对,去年十一月份也看过一会儿美剧,那会儿看的是《左右不逢源》、《请喜欢我》还有《杰茜驾到》(我的美剧口味也真是……浓浓基佬味……)。上个学期只看过两次电影,都是在电影院。十二月份的《私人定制》也是被我一直憋到寒假回家和老妈一起去电影院看的——她已经看过一遍了。

所以我现在正在看《纸牌屋》和《好莱坞游戏之夜》。顺便把看了两年也没看完的《兄弟姐妹》第一季继续看下去——话说这剧有五季哦,我看等我能看到第五季的时候也是跟我孙子/孙女一起了吧。还有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还有14分钟结束,现在继续看。

Continue Reading

一些副作用与并发症

早晨起床后收拾了东西去了健身房。今天的健身房有些怪怪的,比如哦,今天的器械区空无一人,要知道以往早晨全都是教练在锻炼,因为早上没客人啊,我通常就像一只红色小夏利游梭在这些重型翻斗车之间,默默地练着,可今天连那位向我推销他课程的私教也不来找我聊天了;还有哦,今天喇叭里不再放诸如《时间都去哪儿了》、《随它吧》等往常抒情柔美让人不免松懈几分的歌曲,反而好象歌曲列表换了主人还被大刷新了一次一样,全部十足动感的舞曲风,还有几首我听不懂是什么语言的舞曲,也是让我对这家健身房平添了几分好感(要知道以前喇叭里连张含韵的《妈妈我爱你》也是敢放)。特别对不起这些给力音乐的是,今天完全不在状态,心不在焉,更别提兴奋起来了,锻炼效果大打折扣,之前喝的氮泵也都没有发挥作用(现在是看出来了喝氮泵一大半是心理在起作用)。

练完出来呢,找到了一家沙县小吃,要了一份鸡腿套饭(估计这菜单全国沙县小吃门店通用估计一大半读者都吃过),却一点胃口也没有。先吃了里面的鸡腿(可能是因为最贵),然后艰难地咽下了卤蛋和豆腐干,就再也吃不下那一大碗米饭和土豆丝了。按照以往的饭量吃完一份恨不得多打包一个鸡腿回家。心里一个声音在对自己说:你这是在干嘛,这些事会影响心情顺带影响你的胃口吗,你是有多drama queen哦。但没办法,真的一点也咽不下其它东西。服务员过来收完钱准备收盘子的时候,我对服务员说:“不好意思,我没吃完剩这么多,因为心——胃不舒服。”服务员尴尬地微笑,看是表示理解。

回到学校去了图书馆借书,想借来上次没有读完的《1984》继续读,没找到,可能全被借走了。我就去文献检索室找我想借的书的书号。这文献检索室里有百八十台电脑,还都设置了用户名和密码,我每次来都是老师帮我查根本不要我自己动手,我也不想知道为什么。那女老师和蔼地问我想借什么类型的书——这问题真是,要是换作那些想借言情小说的少男少女孰不知该如何作答。我说外国文学,那老师直接就在检索栏里输入了“外国文学”然后按了回车,出来的全是《外国文学选读》这样的书,我有些发窘,就告诉她我是知道书名的,我要找具体的书目,她就问我想看什么——这问题也真是,要是换作那些想借言情小说的少男少女也不知该如何作答……我说《动物庄园》,她找了找,竟然没有!这部占据reading list里top 10的作品图书馆里竟然没有馆藏,刚想开口说好的那算了谢谢老师,结果她开始发扬雷锋精神打算一帮到底,问我“这书谁写的呀”,我一时想不起来名字(终于被自己窘到),就打开手机kindle让她看,她输了进去,按了回车,结果……结果我就跑去借阅室选了Jeanette Winterson的《守望灯塔》看。

早晨去健身房前我跑了一趟导员办公室,我告诉了他我的情况,询问了他困扰我很久的在调剂和二战间选择的建议。他说啊,能调剂就先调剂,调不走就再二战。我说我想去好点的城市好点的学校,但调到这些地方很困难。他说,“你看咱系上届有个学姐,才355分,运气好,调到了华北电力大学,既是985还是211呢。你这个分数肯定可以调走。你想想,一年时间能干多少事情啊,你爸妈一定不同意你二战。”后来他的一些话听起来不无道理。之后我又去了趟系老师办公室,我找到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蹲在她的身旁,说“老师,我考研结果出来了,三百七,差两分没考上,我现在正忙着调剂,实在抽不出时间写论文,内什么,在不影响您工作的前提下,我一定尽快交上一稿!”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坐她对面的给过我很多心灵鸡汤的我的翻译老师听见了我说的情况,也给了我一些建议。总之,先调剂。迷茫了几天的我算是暂时找到了再次努力的方向。所以借完书后,我就去了图书馆机房,着手调剂工作。

我把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东五个地方的有我这个专业的高校的招办或外国语学院招办电话记在了本子上,然后在机房门口挨个拨去。打给南京理工大学,接电话的是个大妈腔的……大妈,她说招办老师不在出去办事儿去了,问我有啥事,我说贵校还有xx专业的调剂名额吗,没等我说完她就立马强调起来,“我们是只收‘双985’的哦,不是‘双985’的我们是不考虑的哦,你必须是符合‘双985’的你才能调剂来的哦。”我心想你个大妈你全家都是985的是不是,要不要这么多遍的强调……我问她你这个“双985”的意思是调剂生需符合本科属于985或报考硕士点属985这两项其中之一就可以是吗(因为其它一些院校的调剂原则就是这样的),她立马否认,感觉她在电话那边已经把手摇到了天上觉得我侮辱了她(和她所工作的院校)似的。“不不不不不,不是的,(我在这边已经扶额),你必须是(放慢语速逐字蹦出)本科既是985,报考的也得是985才行的——你本科是985吗?”我说不是,“那就没办法了(感觉她在那边做了“两手一摊”状)。”我说好的谢谢老师老师再见,赶忙按灭电话。

所有电话,三个结果:调剂工作已经结束;我校从来不接收调剂生;无人接听。

有些狼狈。

垂头丧气回到自习室,到了饭点给老杨打电话一起吃饭,是佃阳接的,说提议咱几个男生和小僖子她们一起吃个饭,可能大家这段时间忙完论文一稿就要离校各忙各的了。六点后门柳树下集合,我说没问题。我们在一家新开的刀削面馆吃饭,吃着聊着。大家聊到毕业后待在哪座城市,张萌问我是回新疆吗,我说不回,她问那就是去北京了,我说今年可能没法去了,她说那你二战吗,我说如果调剂不成就二战,她说你一定没问题的。

你一定没问题的。那段日子里别人这么对我说,我也这样对自己说过。是鼓励,也像赌注,让我变的有些狼狈的东西。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