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漂流的老杨

老杨结束了长达六个月的豪华游轮之旅,终于回了国。这是老杨第二次参加豪华游轮之旅,第一次他行遍了欧洲,这一次差不多走遍了亚洲沿海国家。

当然,没有哪个游轮旅行能长达半年之久——老杨不是游客,他在这艘名叫“皇家加勒比”的豪华国际游轮做服务生,上次他在酒吧,这次他在赌场。一次船期六个月,他要在船上待六个月,只有游轮靠岸沿途的国家,他才能短暂“登陆”。

也就是前几天,我突然想起了老杨,便去超市买了方便面、挂面、生鸡蛋和香油,按照上学时老杨给大家煮面的配方,自己也煮了一碗。第二天,我就收到他的微信,说船期结束,将要在北京停留两天,然后回家陪家人。这次我和老杨在海淀区的一家购物中心见面,约他唱歌,请他吃个饭。距离上次见他,差不多半年之久,我很想念他,这次一见到他,足足拥抱了半分钟。

老杨变瘦了,我开玩笑是奇幻漂流漂瘦的。他送了我一个杯子,是游轮上的纪念杯,还送了我他在日本冲绳买的糖果。

我总觉得这份工作看似光鲜,实则辛苦,得在海上漂半年,没法着家。他工作期间,我只能通过朋友圈得知他的游轮到了哪个国家。他靠岸后短暂游览的所见所闻,只用只言片语写在微信朋友圈里:他说喜欢仁川街头的烤肉味,让他想起了母校附近的韩国一条街;他说在汉堡看到了工商银行,那里的建筑真是叹为观止;看他抱怨在牙买加的Market没有什么逛头,感觉像是家里的市集;每逢西方佳节,他就拍下游客们狂欢的小视频,也不知道他是否享受其中。他说他不爱发朋友圈,总会消失好一阵。他消失期间,每次我想到他,不免会有些担心,只能心里默默祝福一切平安,但只要看到他突然冒尖儿,就松了口气。

我对老杨这半年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他给我讲了许多船上有趣的事情。我羡慕他的生活,周游世界,在游轮上结识世界各地的朋友,阅读来自世界各地的现实“脸书”。半年回不了家,他想家吗?我问他,他说“漂”久了就不想了,再说了,船期结束后,还有两个半月的休假。

写到这儿,我好像突然意识到,我真正羡慕老杨的,不是可观的薪资,不是让人艳羡的世界之旅,而是他的勇气。

最初我一直认为,在我们室友六人当中,老杨算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一位,可是纵观现在,我才是中规中矩。曾经以为自己是一个骨子里不羁的人,曾经那个想法天马行空的人,还有一个想要看遍世界的理想,现在好像都笼罩在北京的雾霾里,迷离失所。我和老杨聊到未来的打算,老杨不确定什么时候真正结束奇幻漂流,我也有点怅然,不知道在关于未来的几个选择中,该做哪个选择。

酒足饭饱后,我们道别。老杨说下次见面可能得明年八月了,也就是下一次船期结束后。

我会想念他。嗯,还要有他一样的勇气。

Continue Reading

楼梯一角

地点: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img_0882-1.jpg

以前坐车路过这座大楼的时候,感觉很特别,有一种日式大楼的感觉:窗户是连在一起的,一排排横过去,棕色的玻璃半透着里面的灯光,灯光变得微弱。进入之后,内部更是和普通大楼不一样,我还问老师来着,老师说这栋楼是日本人当年建的,他们在北京建了三栋楼,除了这栋以外,还有中日友好医院、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Continue Reading

新短期实习

经同学介绍,我参加了新的实习工作,担任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下属环保部举办的“发展中国家绿色经济和环境保护研修班”的助理。这是我第一次从事这样规模的助理工作和语言工作,确实挑战。会期二十余天,我的工作也是这么多天。具体做什么呢?就是全程陪同,学员有任何问题和需求都会问我们,工作当然会用到我所学的翻译。单位管吃住,也有实习补贴,我和室友通通一起负责一个三十个人的班。他们来自塞拉利昂、马达加斯加、加纳、巴拿马、巴基斯坦、巴勒斯坦、秘鲁、波黑、马拉维、伊朗、赞比亚、乌干达。会期马上接近一半,我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第一个任务就是迎接抵达宾馆的学员,为他们办理入住、交代基本情况等等。这些学员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但是基本都会说流利的英语。可是流利归流利,口音特醉人。首当其冲是伊朗、巴基斯坦和塞拉利昂,他们的英语,好些词儿音都变了,听起来巨费劲。

课程任务比较简单,随堂做好助理工作,还能蹭课,教授都是英语说的很棒的中国人。

第一个周末我们去参观。周六我们去了红桥市场、798艺术园区,还去了朝阳剧场看了杂技表演。在红桥市场,看到了外国人砍价的疯狂和咱卖货国人坑人的疯狂,来自加纳的几位大买特买。在798艺术园区,他们觉得特别无聊,但是拍了很多照片。在朝阳剧场,他们看完杂技表演都对我说“amazing”,我也觉得很精彩。周日,我们去了天安门广场、故宫,游了一圈胡同,最后去了趟国美……之前自己去过天安门,但是没进过广场,更没进过故宫,这次穿着皮鞋穿越故宫,简直酸爽。在胡同里吃了民居做的饭,坐了三轮拉车,最后带着学员们去了国美。因为有许多学员吵着要买手机买电脑,所以就安排去国美。在国美我最大的成就感是协助一位伊朗女学员成功买了一台Apple Watch……

截至目前,感觉自己的口语和翻译水平进步嗖嗖快。之前没参加过什么口译工作,总觉得自己口译不行,现在信心增添了不少啊!

Continue Reading

爸爸所著——找寻孩子的世界

戈耳写在前面的话:

小时候的我喜爱画画,也就是上幼儿园那会儿吧,爸爸妈妈给我彩色的水笔、蜡笔、铅笔,各种材质的纸,让我自由作画。我没有绘画老师,好象爸妈也不乐意给我请什么老师,因为他们希望我自由认知这个世界(现在也是这样)。那时候,我眼睛看见的就是我的老师。

那会儿的家里,墙上到处张贴着我的画作,上面画着我家、幼儿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葡萄、彩旗、表情丰富的太阳……总的来说,就是我的生活,简单,纯洁。那会儿爸爸会用摄像机,那种巨大笨重的摄像机,家里也有录影带播放机,所以爸爸会把我画画的样子记录下来。还有相机,一卷卷胶片,现在还保存在书房的某个抽屉里。至于那些画,那些在现在看来“出淤泥而不染”的画,爸爸还替我保存着。

这个寒假,爸爸把这些画翻找出来,并用相机把这近百张画一张张拍下来,保存在了电脑里。我翻看由“实体”变“数码”的画,像是时间的线索、岁月的礼物,像是我在三四岁故意为爸爸妈妈和自己留下的时光印记。童年的一些画面历历在目,那一刻,我明白,爸爸妈妈在保护和帮助我构筑我的自由、纯洁、美好的世界。

希望他们能一起享受、发现这个世界。

父亲节快乐!


 

找寻孩子的世界

张家强

终于利用周末两天时间,完成了给戈耳4-7岁绘画原创作品拍摄存档的心愿,心情顿时畅快,仿佛我留住了已然消逝的时光,牵住了戈耳的童年。

戈耳笔下呈现的主要有人物动物花鸟树木建筑等图像;以线为主,间或色块,加之变形与夸张是他的涂鸦语言和表现形式;观察角度特殊,构图无拘无束,线条随心任意。戈耳的画作与儿童绘画“兴象”的形态特征是吻合的,兴的感发大多由于感性的直觉的触引,而不是有理性的思索和安排,孩子凭着感性直觉与想象认识世界,满纸是丰富纯真的感情抒发和幻梦奇异的童心世界的表现,这种感发是自然的、无意的,因而童趣天然。

8岁之后的戈耳几乎不画了。这二百余幅涂鸦作品也就成为珍版,当然也就更加突显父母作为“收藏家”的伟大。

如今,只要阅读戈耳的画作,作为父母的我们,仿佛就会看见小櫈小桌旁那个拿画笔埋头涂鸦的快乐的戈蛋子的模样。

 

尽管我们都是美术专业出身,但在戈耳儿童涂鸦的过程中,我们却不曾对孩子有过指导,因为我们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对儿童的绘画启蒙教育我们有自己的主张:6、7岁之前孩子的画画,由于是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世界”,因而其涂鸦的“世界”简单之极、天真之极;只要是孩子画出来的画,就一定很美;世上每一个孩子画出来的画都很美。如果父母(或老师)非要给孩子的绘画无论是以何种方式的教导,其实都是有意无意试图以“成人”的眼光替代“孩子”的眼光,如此出品的“儿童画”就有成人化痕迹,也一定不美。其实我还想说:成年人,你画不过孩子!

我们认为,至少等孩子进入少年阶段后,如果父母确认孩子有画画的天赋和兴致,方可根据孩子的意愿,为其选择老师。

而对于6、7岁之前画画的孩子,父母需要做些什么呢?两件事:把画纸、彩笔等工具摆放到孩子的活动场所,任由孩子想画就画,天马行空;当好孩子画作的“收藏家”。

 

有些成年画家在其艺术实践中,也会努力找寻“孩子”的“世界”,或多或少在创作中加入“儿童元素”,中外皆有成功者。

如中国贵州高原的董克俊,这位被美国的评论家称为“原始”的现代主义画家,建国后最知名的版画家之一,他的画有袖珍小品,构思奇巧,活泼可爱;又有宏幅巨制,氛围神秘,激越雄强。从艺术手法看,抽象的、具象的、表现的、超现实的、乃至荒诞的,不拘一格,自由驰骋。他的许多作品强调装饰性和构成,设色具有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特点,艳丽喜悦,这种世俗性与平常心具有一种日常生活诗意的欢娱和返朴归真的童趣。他善于利用民间和宗教艺术中富有象征性、寓意性的可视形象,作为他的符号,因而也有难可明状的精神上的震撼性与穿透力。在我个人看来,最有意义的是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尘世的苦难与喧嚣。

又如西班牙的胡安·米罗,这位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他的艺术是自由而抒情的,他的画中有的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形,而只有一些线条、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偶得形状。颜色非常简单,红黄绿蓝黑白,在画面上被平涂成一个个色块,但它们是艺术家自由幻想和深思熟虑相结合的结果,是缜密思考后的流畅活泼。他热衷于富有童趣的、孩子气的感受,把小玩童似的魔鬼、蜘蛛和蜗牛等聚集在绘画中,画面充满天真的稚气、喜悦的情趣和纯洁的魅力。

至于我,到目前止在我个人的绘画作品中还没有“儿童元素”。或许有一天,你会有惊喜发现。

2016年3月12日子夜于至虚斋

img_8269.jpg img_8263.jpg img_8270.jpg img_8268.jpg img_8272.jpg

 

Continue Reading

看完了《纸牌屋》第四季

忙里偷闲用了一个星期看完了《纸牌屋》第四季,13集的剧情给我感觉没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实质性的进展,我指的是主角Underwood夫妇要么成功连任,要么倒台;或者主角Frank要么下台,要么被妻子Claire干掉。我希望Frank被Claire干掉,然后Claire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地位,因为我觉得Claire一直都在辅佐Frank向上爬,一直牺牲自己,自己搞的众叛亲离,仕途上没什么实质性的收获,反而一直在被Frank利用,像个工具。但是政治可不如我想的那么简单,Underwood这对儿做精夫妇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怎么也得曲里拐弯的输了赢赢了输那么些回合,然后可能拍到第九季也没完没了吧。

Continue Reading